时事询典 引经据典来寻找时事灵感

《酌中志》

源自:

        《酌中志》记述晚明宫闱之事的著作,共二十四卷,但每卷均为相对独立的短篇。明代宦宫刘若愚著。作者从十岁入宫,在宫禁中生活了几十年,得以能够长期看到宫廷内幕;另外,刘若愚写这部书的目的为的是替自己申冤,所以能够按照自己心意自由取材,而全没有“御用文人”奉命之作的种种条条框框;加之作者本人又是个太监,着眼点自然会与一般文士不同;因此,《酌中志》一书就自然而然地给后人留下了一般著作中看不到的有关晚明时期皇帝、后妃、宫女、太监宫中生活和统治阶级之间各种矛盾斗争的历史资料,颇多参考价值。
           刘若愚,自称原名刘时敏,生于明代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南直定远人。其家世袭延庆卫指挥佥事,父亲应祺官至辽阳协镇副总兵。刘若愚十六岁时,因感异梦而自施宫刑,万历二十九年,被选入皇宮,隶属司礼太监陈矩名下。天启初年,宦官魏忠贤擅权专政,魏之心腹太监李永贞任司礼监秉笔,因为刘若愚擅长书法且博学多才,便派其在内直房经管文书。与此同时,魏、李又多阴谋诡计,故对刘若愚颇多猜忌。刘目击魏李所为而又无可奈何,遂自改名为“若愚”,借苦心二字以自警。崇祯二年,魏忠贤阉党事败,若愚被群臣纠弹谪充孝陵净军。

         后来,查实高攀龙等七人被诬致死一案,乃系李永贞索取苏杭制造李实空白印纸架词虚构,李永贞被斩决,刘若愚被处斩监候。若愚因受诬告而蒙冤狱中,有苦难申,而真正的魏党司礼太监王体乾、涂文辅等则黄金买命而逍遥法外。在幽囚的悲愤不平中,刘若愚乃效太史公司马迁之榜样,发愤著书,呕心沥血,详细记述了自己在宫中数十年的见闻,并进行说理申冤以自明,终于由崇祯二年至崇祯十四年陆续写成这部颇具特色的明代杂史——《酌中志》。之后,刘若愚果然得释免,从此重见天日。

        《酌 中志》全书由二十四个各自独立的短篇构成,每篇一卷,共计二十四卷。内容包括:《忧危竑议前纪》、《续忧危竑议后纪》、《恭纪先帝诞生》、《恭纪今上瑞征》、《三朝典礼之臣纪略》、《大审平反纪略》、《先监遗事纪略》、《两朝椒难纪略》、《正监蒙难纪略》、《逆贤擅政纪略》、《外来线索纪略》、《合家经营纪略》、《本章经手次第纪略》、《客魏始末纪略》、《逆贤忌翼纪略》、《内臣职掌纪略》、《大内规制纪略》、《内板经书纪略》、《内臣佩服纪略》、《饮食好尚纪略》、《辽左弃地》、《见闻琐事杂记》、《累臣自叙略节》、《黑头爰立纪略》等,另外,在正文之前,还附有一篇《自序》。

         该书在清代乾隆年间曾被禁过,原因是作者在《辽左弃地》等某些涉及辽事的篇目中称女真人为“虏”,称清太祖努尔哈赤为“奴酋”,恰恰触犯清朝统治者的忌讳。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