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询典 引经据典来寻找时事灵感

续资治通鉴长编

源自:

        北宋司马光历时十九年完成了《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巨著,这部史书写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便停笔了,而编写北宋编年史则最终由南宋人李焘完成。


       李焘仿司马光著《资治通鉴》体例,启自宋太祖赵匡胤建隆,止於宋钦宗赵桓靖康元年,记北宋九朝一百六十八年事,定名《续资治通鉴长编》。治学宋史者对该书史料价值评价甚高。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述详赡,史料丰富,史料价值极高,为研究辽﹑宋﹑西夏等史的基本史籍之一。焘于正史、实录、政书之外,凡家录、野记,广徵博采,校其同异,订其疑误,考证详慎,多有依据。


       李焘编写该书自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至淳熙四年(1177年),分四次上进。淳熙十年﹐重编定为九百八十卷,并上《举要》六十八卷,《修换事总目》十卷,《总目》五卷,总计一千零六十三卷,前後历时四十年。 这是一部杰出的记北宋九朝史事的编年体史书。


       他在撰写这部书时,始志不渝地坚持司马光编《资治通鉴》的原则,就是“宁失于繁,勿失于略。”《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取材十分丰富,除宋代的实录、国史外,还大量采用经、史、子、集,笔记小说,家乘志状。由于李焘坚持了这个原则,才为后人保留了大量的宋代史料。
       李焘对北宋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十分推崇,不仅史学的观点接近,而且政治上的观点也十分接受。他编撰《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目的之一就是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衔接。在时间上,《资治通鉴》止于五代末年,而《续资治通鉴长编》则始于北宋初年,正好前后相接。而《续资治通鉴长编》这个书名更是表达了李焘对司马光及其《资治通鉴》的推崇和尊重。
       淳熙十一年(1184年),李焘逝世,享年七十岁,追赠光禄大夫,赐谥“文简”。临终前遗言:“臣年七十,死不为夭,所恨报国缺然。”累赠太师、温国公。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