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询典 引经据典来寻找时事灵感

梅村家藏稿

源自:

《梅村家藏稿》是清代吴伟业撰别集,共五十八卷,包括诗二十卷、词二卷、文三十五卷、诗话一卷。其中五古,七古近一百六十首。这一百六十首古诗中长篇巨制约占半数,可称得上长篇叙事诗的就有二十余篇,二十多篇长篇叙事诗这个数目在整个吴伟业诗集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大的。但是,在长期以来不发达的中国古典长篇叙事诗的发展史上,却是前无古人,后无继者。且这二十多个作品中的大多数,三百多年来被诗评家们一致公推为名篇佳构。从对这些长篇叙事诗的初步研究的结果看,无论在诗歌内容或艺术形式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吴伟业大量长篇叙事诗的创作开创了有清一代长篇叙事诗空前繁荣的局面,从而也奠定了吴伟业本人在中国古典叙事诗发展史中的特殊地位。这一点是前人没有论及的。 同时,他还精工词曲书画,堪称博学多才,著述宏丰。他的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面相当广阔,因而有“诗史”之称,代表吴伟业诗歌突出成就的,当推《圆圆曲》,标志中国古代叙事诗达到了新的高度。
        由于吴梅村发展了古代七言歌行的体裁,形成了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时人称之为“梅村体”,影响了有清一代诗坛的诗风。清代很多诗人的作品中,几乎都有“梅村体”的影子。

吴伟业(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汉族,江苏太仓人。 明崇祯元年(1628)考中秀才,崇祯三年(1630)中举人,他崇祯四年(1631)23岁参加会试,以第一名获隽;紧接着廷试,又以一甲第二名连捷。当时有人怀疑这里面有舞弊之嫌,主考不得不将其会元原卷呈请御览,结果崇祯皇帝在卷子上批了“正大博雅,足式诡靡”八个字,物议平息。 这使吴伟业声名鹊起,并因此对崇祯皇帝怀有一种刻骨铭心的知遇之感。不久,吴伟业假归娶亲,十分荣耀。在仕途上,初授翰林院编修,继典湖广乡试,崇祯十年(1637)充东宫讲读官,十三年(1640)又迁南京国子监司业,晋左中允、左谕德,转左庶子。其问虽然因为朝内党局纷争而受到一些牵累,但其官阶却一直在步步上升。晚明时,东林、复社与阉党争斗不断,吴伟业在仕途上颇不顺利。他见明王朝风雨飘摇,日薄西山,遂辞左中允、左谕德、左庶子等官,拒绝赴职。弘光朝时,他被召任少詹事,发现控制朝政的马士英、阮大铖实为腐败国贼,仅两月便愤然辞归。

后来清兵南下之后,梅村先生隐居不仕,以复社名宿主持东南文社活动,声望更著。吴梅村的儿女亲家陈之遴是由明入清的大臣,当时正置身子新朝的党争之中,试图借吴梅村的声望和文采以结主上,同时希望他也能入阁,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极力荐举吴梅村仕清。然而,正因为吴梅村是一个名声赫赫的先朝遗老,他的出仕客观上将造成瓦解人民抗清斗志、为清廷怀柔政策所利用的消极影响,所以,他的许多好友和一般遗民志士对此都坚决反对,力加劝阻,侯方域就曾致书吴梅村,提出种种异议。然而,吴梅村慑于清廷淫威,碍于老母敦促,于顺治十年(1653)九月被迫应诏北上,在到京次年被授为秘书院侍讲,后来又升国子监祭酒。吴梅村内心对自己的屈节仕清极为歉疚,痛悔无绪,常借诗词.以写哀。顺治十三年(1656)底,以丁忧南还,从此不复出仕。

康熙帝亲制御诗《题吴伟业集》
梅村一卷足风流,往复搜寻未肯休。
秋水精神香雪句,西昆幽思杜陵愁。
裁成蜀锦应惭丽,细比春蚕好更抽。
寒夜短檠相对处,几多诗兴为君收。

对吴梅村诗歌给予恰当中肯的高度评价,肯定了其诗歌地位。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