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询典 引经据典来寻找时事灵感

《黄帝内经》

源自: 四部叢刊/初編/子部/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开始】==============
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是我国先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它的问世,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标志着祖国医学由单纯积累经验的阶段发展到了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
该书是以古代的解剖知识为基础,古代的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由感性到理性,由片断到综合,逐渐发展而成的。因此,这一理论体系在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原则和学术观点。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黄帝内经》为古代医者托黄帝之名所作,其具体作者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黄帝内经》 非自一人一手,其笔之于书,应在战国,其个别篇章成于两汉。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
《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大体相同。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黄帝内经》基本思想及主要内容包括: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和运气学说等等。
“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本身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同时人体结构和各个部分都是彼此联系的。“
阴阳五行”是用来说明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论。
“藏象经络”是以研究人体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的。
“病因病机”阐述了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疾病发生和变化的内在机理。
“诊法治则”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预防养生”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养生学说,是养生防病经验的重要总结。
“运气学说”研究自然界气候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指导人们趋利避害。

素问篇
第一篇 上古天真论
第二篇 四气调神大论
第三篇 生气通天论
第四篇 金匮真言论
第五篇 阴阳应象大论
第六篇 阴阳离合论
第七篇 阴阳别论
第八篇 灵兰秘典论
第九篇 六节藏象论
第十篇 五藏生成
第十一篇 五藏别论
第十二篇 异法方宜论
第十三篇 移精变气论
第十四篇 汤液醪醴论
第十五篇 玉版论要
第十六篇 诊要经终论
第十七篇 脉要精微论
第十八篇 平人气象论
第十九篇 玉机真藏论
第二十篇 三部九候论
第二十一篇 经脉别论
第二十二篇 藏气法时论
第二十三篇 宣明五气
第二十四篇 血气形志
第二十五篇 宝命全形论
第二十六篇 八正神明论
第二十七篇 离合真邪论
第二十八篇 通评虚实论
第二十九篇 太阴阳明论
第三十篇 阳明脉解
第三十一篇 热论
第三十二篇 刺热
第三十三篇 评热病论
第三十四篇 逆调论
第三十五篇 疟论
第三十六篇 刺疟
第三十七篇 气厥论
第三十八篇 欬论
第三十九篇 举痛论
第四十篇 腹中论
第四十一篇 刺腰痛
第四十二篇 风论
第四十三篇 痹论
第四十四篇 痿论
第四十五篇 厥论
第四十六篇 病能论
第四十七篇 奇病论
第四十八篇 大奇论
第四十九篇 脉解
第五十篇 刺要论
第五十一篇 刺齐论
第五十二篇 刺禁论
第五十三篇 刺志论
第五十四篇 针解
第五十五篇 长刺节论
第五十六篇 皮部论
第五十七篇 经络论
第五十八篇 气穴论
第五十九篇 气府论
第六十篇 骨空论
第六十一篇 水热穴论
第六十二篇 调经论
第六十三篇 缪刺论
第六十四 四时刺逆从论
第六十五篇 标本病传论
第六十六篇 天元纪大论
第六十七篇 五运行大论
第六十八篇 六微旨大论
第六十九篇 气交变大论
第七十篇 五常致大论
第七十一 六元正纪大论
第七十二篇 刺法论
第七十三篇 本病论
第七十四篇 至真要大论
第七十五篇 着至教论
第七十六篇 示从容论
第七十七篇 疏五过论
第七十八篇 征四失论
第七十九篇 阴阳类论
第八十篇 方盛衰论
第八十一篇 解精微论

灵枢篇
第一篇 九针十二原
第二篇 本输
第三篇 小针解
第四篇 邪气藏府病形
第五篇 根结
第六篇 寿夭刚柔
第七篇 官针
第八篇 本神
第九篇 终始
第十篇 经脉
第十一篇 经别
第十二篇 经水
第十三篇 经筋
第十四篇 骨度
第十五篇 五十营
第十六篇 营气
第十七篇 脉度
第十八篇 营卫生会
第十九篇 四时气
第二十篇 五邪
第二十一篇 寒热病
第二十二篇 癞狂病
第二十三篇 热病
第二十四篇 厥病
第二十五篇 病本
第二十六篇 杂病
第二十七篇 周痹
第二十八篇 口问
第二十九篇 师传
第三十篇 决气
第三十一篇 肠胃
第三十二篇 平人绝谷
第三十三篇 海论
第三十四篇 五乱
第三十五篇 胀论
第三十六篇 五癃津液别
第三十七篇 五阅五使
第三十八篇 逆顺肥瘦
第三十九篇 血络论
第四十篇 阴阳清浊
第四十一篇 阴阳系日月
第四十二篇 病传
第四十三篇 淫邪发梦
第四十四篇 顺气
第四十五篇 外揣
第四十六篇 五变
第四十七篇 本藏
第四十八篇 禁服
第四十九篇 五色
第五十篇 论勇
第五十一篇 背腧
第五十二篇 卫气
第五十三篇 论痛
第五十四篇 天年
第五十五篇 逆顺
第五十六篇 五味
第五十七篇 水胀
第五十八篇 贼风
第五十九篇 卫气失常
第六十篇 玉版
第六十一篇 五禁
第六十二篇 动输
第六十三篇 五味论
第六十四 阴阳二十五人
第六十五篇 五音五味
第六十六篇 百病始生
第六十七篇 行针
第六十八篇 上膈
第六十九篇 忧恚无言
第七十篇 寒热
第七十一篇 邪客
第七十二篇 通天
第七十三篇 官能
第七十四篇 论疾诊尺
第七十五篇 刺节真邪
第七十六篇 卫气行
第七十七篇 九宫八风
第七十八篇 九针论
第七十九篇 岁露论
第八十篇 大惑论
第八十一篇 痈疽

===================【結束】==========================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