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询典 引经据典来寻找时事灵感

源自: 四部丛刊/初編/史部/資治通鑑/卷第十(宋·司馬光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宋刊本)
(项)羽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洪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歸太公、吕后引兵解而東歸。漢王欲西
歸,張良陳平説曰:“漢有天下大半而諸侯皆附,楚兵疲食盡,此天亡之時也。今釋弗擊,此謂養
虎自遺患也”。漢王從之。
源自: 四部丛刊/初編/史部/資治通鑑/卷第十(宋·司馬光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宋刊本)
羽亦軍廣武,與漢相守數月。楚軍食少,項王患之,乃為髙祖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羽俱北面受,吾懐王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桮羮!”。項王怒欲殺之。項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
源自: 源自:四部丛刊/初編/史部/資治通鑑/卷第九(宋·司馬光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宋刊本)
坐须臾,沛公起如厠。因招樊噲出,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柰何?樊噲曰:如今人方為刀爼,我方為魚肉,何辭為!於是遂去鴻門。

源自: 四部丛刊/初編/史部/資治通鑑/卷第九(宋·司馬光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宋刊本)
二月,羽分天下,王諸將;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羽與范增疑沛公,而業已

講解,又惡負約,乃隂謀曰:巴蜀道險,秦之遷人皆居之。乃曰:巴蜀亦關中地也,故立沛公為漢

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
源自: 四部叢刊/初編/史部/資治通鑑/卷第九(宋 司馬光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宋刊本)
項羽因留沛公,與飲。范増數目項羽,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羽黙然不應。范増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夀,夀畢以劒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夀。夀畢曰:“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劒舞”。項羽曰:“諾”。項莊拔劒起舞。項伯亦拔劒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於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項莊拔劒舞,其意常在沛公”。...
源自: 四部叢刊/初編/史部/資治通鑑/卷第九(宋·司馬光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宋刊本)
(沛公)謂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與諸侯約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諸吏民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且吾所以還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乃使人與秦吏行縣鄉邑告諭之。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沛公又讓不受。曰:“倉粟多,非乏,不欲費民”。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為秦王。
源自: 四部叢刊/初編/史部/前漢紀/前漢高祖皇帝紀·卷第一(漢·荀悅 撰 景無錫孫氏小綠天藏 明翻宋本)
漢高祖,諱邦,字季。昭靈后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上皇視之,見蛟龍臨之 ,遂有娠而生高祖。隆凖龍顔美湏髯,左股有七十二黒子。寛仁愛人有大智。度曾爲泗水亭長,嘗 從王媪武負貰酒,毎飲醉留寝其家。上嘗見光怪負等異之,輙折契棄劵而不責單。父人吕公,好相 人,有女以爲貴,避讐于沛。沛令求其女不與,及見高祖狀貌公奇之...


源自: 四部丛刊:/初編/經部/孟子/卷第十二(漢 趙岐 注 景清內府藏宋刊大字本)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爲君辟土地、充府庫,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

君不郷道,不志於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

我能爲君約與,國戰必克,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

君不郷道,不志於仁,而求爲之強戰,是輔桀也。

源自: 四部丛刊/初編/經部/孟子/卷第十一(漢 趙岐 注 景清內府藏宋刊大字本)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


源自: 《四部丛刊》初編/經部/孟子/卷第十(漢 趙岐 注 景清內府藏宋刊大字本)
萬章問曰:敢問友。

孟子曰: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