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幕了, 古代诗词所带来的美好享受依旧让人怀念和回味。但是大家真的不要忘了《唐音统签》留给当代中国人以及后世的巨大精神文化财富。 该书是明人胡震亨编的唐五代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私人纂辑的一部最大的唐五代诗歌总集。胡本人也为此付出毕生精力。《明史·艺文志》著录此书为1024卷,《千顷堂书目》著录为1032卷,《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1027卷,惟故宫博物院所藏范希仁抄补本1033卷最为完全。如果不是《唐音统签》,可能现在我们能读到唐诗会散佚相当大一部分。
《唐音统签》与清代康熙时所刊印的《全唐诗》有重要关系。《唐音癸签》为诗话集,辑录有关唐诗的研究资料,共有33卷,分为七目:一体凡,论诗体;二法微,论格律及字句声调;三评汇,集诸家之评论;四乐通,论乐府;五诂笺,训释名物典故;六谈丛,录自己有关唐诗之笔记;七集录,首录唐集卷数,次唐诗总集,次诗话及考辨李杜集中伪作与注释。资料丰富,论断精到,于唐诗研究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全唐诗》900卷,就是以《唐音统签》及季振宜《唐诗》为底本编纂而成的。其中初、盛唐部分主要采用季振宜书的成果,中、晚唐部分则在很多地方吸取了《唐音统签》的成果。季书中所缺的中、晚唐诗,一般都可在《唐音统签》得到补充。《全唐诗》所辑录的散佚诗篇和断章零句,也多半采自《唐音统签》。
此书编成后,并未能付印,至清初始由其后人印出一部分,历来通行易见的刻本只有《戊签》和《癸签》两种。多数则以抄本传世。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所藏范氏抄补本《唐音统签》为最完善者。
从书名《锦绣万花谷》不要以为这是本古代艳情小说。该书实为宋代所编大型类书之一,共计一百二十卷,分前集、后集、续集各四十卷。作者姓名不详,书前有自序,题淳熙十五年,知为南宋孝宗时人。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此书,谓“门类无伦理,序文亦拙”。各集所录资料虽不免琐屑芜杂,而其中亦有久经散佚之书。此书旧有宋刻,惜残缺不全。
作者把自己曾经看过的书,通晓的知识,按照内容的不同,分门别类,汇编而成。包含天文地理、植物、动物、书画等具体门类,品相完整,印制精美,内容完整,是难得一见的珍品。该书的重要价值在于它保存了大量佚传古籍中的内容,并融入作者独到见解。
苏州藏书名家顾氏“过云楼”曾藏有宋刻《锦绣万花谷》八十卷,分为前、后集,是当今存世最大部头的宋版书。2012年6月4日,江苏凤凰集团在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以2.16亿元竞得过云楼藏书。2012年6月11日,北京大学决定行使优先购买权,并从社会捐赠募集收购过云楼。2012年6月20最终由国家文物局批准,过云楼回归江苏,和南京图书馆的其余四分之三的过云楼团聚。
苏州阊门内铁瓶巷,曾有一所大宅院,名曰过云楼。该楼是清代怡园主人顾文彬收藏文物书画、古董的地方。在1993年干将路建设工程中,过云楼得到了照原样全面的复原和修缮。楼前庭院除叠筑假山花坛外,还种植名贵花木,保持了硬山重檐,门窗古雅、雕刻精细的建筑风貌。
过云楼以收藏名贵书画著称,享有“江南第一家”之美誉。但是顾氏却对家藏善本书籍秘而不宣。但也正因为这样的一条家规,使顾氏藏书大部分得以流传至今。
《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书中可参考的史料相当齐备,五代各朝均有实录。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代王朝,中原以外存在过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小国,周边地区还有契丹、吐蕃、渤海、党项、南诏、于阗、东丹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习惯上称之为“五代十国”。《旧五代史》记载的就是这段历史。
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以及后来胡三省撰《通鉴注》”,皆从中取材甚多;北宋文坛名家沈括、洪迈等人的著作也多加援引。又因为此书修于北宋太祖开宝六年,此时南方诸国尚存,许多编者对南方史事更为熟悉,因而更多地编进了有关十国的第一手资料。
《旧五代史》也有不少缺点。其中最主要的是因为成书太快,前后只用了一年半左右时间,因而来不及对史料加以慎重的鉴别,有的照抄五代时期的实录,以至把当时人明显为了某种政治目的而歪曲史实和溢美人物的不实之辞录入书中。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它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
《新五代史》撰写内容更加翔实,但对旧“志”部分大加繁削,则不足为训,故史料价值比《旧五代史》要略逊一筹。在已有了薛居正等主编的《五代史》以后,欧阳修为什么独出心裁,重又编出一部体例和写法不一样的新的五代史呢? 《宋史·欧阳修传》中对此作了简约的说明:“自撰《五代史记》,法严词约,多取《春秋》遗旨。”所谓“自撰”,是说这部史书不是奉朝廷之意,而是私家所撰。而“《春秋》遗旨”即《春秋》笔法。欧阳修自己说:“呜呼,五代之乱极矣!”“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他作史的目的,正是为了抨击这些他认为没有“廉耻”的现象,达到孔子所说的“《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的目的,是私修史书。
在编撰体例方面,新五代史改变了旧五代史的编排方法:
北宋亡后,北方的金政权在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明令“新定学令内,削去薛居正五代史,止用欧阳修所撰”(《金史卷一二章宗纪》)。至于南方的南宋,由于理学盛行,更是独尊新五代史。就历史资料方面而言,新五代史和旧五代史是可以互为补充的。
类书,我国古代一种大型的资料性书籍,也就是采摭群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随类相从而加以编排,以便于寻检、征引的一种工具书。这么说也许有些晦涩难懂,打个比方,遇到生字我们可以查字典,如果我们想查阅过去某方面的文献史料怎么办?答案就是查“类书”。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的《太平御览》和清代康熙年间的《古今图书集成》就是代表之作。
古代没有公共图书馆,要查阅文献资料万分困难。如若不是家藏万卷书或是借阅朋友私家藏书,再或是在翰林院、国史馆当差上班,要想查找某一方面的史料文献势比登天。古人想了个法子,专门搞了一种叫“类书”的书籍:
先把各种书籍做个分门别类,再把每种图书属于不同门类的文字段落,原封不变地摘抄到对应的的门类之中。比如:关于官制方面的摘抄到“职官部”,这样“职官部”就将历代文献有关官制的内容全都涵盖于内了。读者只需查阅“职官部”即可,无需翻遍各种书籍,从中查找零零散散的有关官制方面的书了。这是不是极大地方便了读者!
当然,编纂“类书”绝非常人所能,藏书量、组织编纂人员都不是个人所能承担的,能组织干这事儿的只有皇家了(当然个别人也有干的,如南宋人編纂的《锦绣万花谷》,著者不詳)。
我们看看宋太宗时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的《太平御览》总类可以略窥“类书”之一斑:
《太平御覽》1000卷
天 部·卷1~15
時序部·卷16~35
地 部·卷36~75
皇王部·卷76~116
偏霸部·卷117~134
皇親部·卷135~154
州郡部·卷155~172
居處部·卷173~197
封建部·卷198~202
職官部·卷203~269
兵 部·卷270~359
人事部·卷360~500
逸民部·卷501~510
宗親部·卷511~521
禮儀部·卷522~562
樂 部·卷563~584
文 部·卷585~606
學 部·卷607~619
治道部·卷620~634
刑法部·卷635~652
釋 部·卷653~658
道 部·卷659~679
儀式部·卷680~683
服章部·卷684~698
服用部·卷699~719
方術部·卷720~737
疾病部·卷738~743
工藝部·卷744~755
器物部·卷756~765
雜物部·卷766~767
舟 部·卷768~771
車 部·卷772~776
奉使部·卷777~779
四夷部·卷780~801
珍寶部·卷802~813
布帛部·卷814~820
資產部·卷821~836
百穀部·卷837~842
飲食部·卷842~867
火 部·卷868~871
休徵部·卷872~873
咎徵部·卷874~879
神鬼部·卷880~884
妖異部·卷885~888
獸 部·卷889~913
羽族部·卷914~928
鱗介部·卷929~943
蟲魚部·卷944~951
木 部·卷952~961
竹 部·卷962~963
果 部·卷964~975
菜 部·卷976~980
香 部·卷981~983
藥 部·卷984~993
百卉部·卷994~1000
《齐东野语》20卷,南宋人周密撰。周密擅长诗词,作品典雅浓丽、格律严谨,亦有时感之作。其著述甚多繁富,尤以笔记体史学著作《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等出色,对保存南宋杭州京师风情及文艺、社会等史料,贡献很大。
周密祖籍济南。其曾祖泌,自济南迁居吴兴,至密四世。其家世代为官,本人在宋宝佑年间任义乌令;入元不仕,寓杭,居癸辛街,以南宋遗老自居,交游很广,故见闻甚博。是书用《齐东野语》之名,乃作者不忘祖籍之意。书中所记,多记南宋之事,很多可补史籍之不足,如“李全始末”,“端平入洛”,“二张援襄”等,都是很有价值的史料。
卷一· 孝宗圣政、温泉寒火等
卷二· 张魏公三战本末略
卷三· 绍熙内禅、诛韩本末
卷四· 避讳、方巨山争体统等
卷五· 四皓名、端平入洛等
卷六· 绍兴御府书画式等
卷七· 鸱夷子见黜等
卷八· 张魏公二事等
卷九· 形影身心诗等
卷十· 古今左右之辨等
卷十一· 黄德润先见、谱牒难考等
卷十二· 姜尧章自叙等
卷十三· 汉改秦历始置闰、岳武穆逸事等
卷十四· 馆阁观画、巴陵本末等
卷十五· 曲壮闵本末、浑天地动仪等
卷十六· 三高亭记改本、诗道否泰等
卷十七· 杨凝式僧净端、奇对等
卷十八· 昼寝、宜兴梅冢等
卷十九· 嘉定宝玺、鬼车鸟等
卷二十· 岳武穆御军、莫氏别室子等
该书为记述南宋高宗赵构一朝时事的编年史书,也记录了金太宗完颜晟、金熙宗完颜亶、金海陵王完颜亮三代的史事,为研究宋﹑金等史的基本史籍之一,计二百卷。作者南宋人李心传(1167~1240),字微之,四川井研人。十四五岁时,随其父李舜臣居于临安(今浙江杭州)。
当时李舜臣任宗正寺主簿,故其子李心传得有机会阅读官藏的当代史书,引起研究当代史的兴趣。三十岁考进士不第,从此绝意于科举,专心从事史学研究。经多年努力,编成《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一书,记述了建炎元年(1127)至绍兴三十二年(1162)共三十六年的史事。
高宗一代曾有大量的时事记载,由于这些记载的见闻、详略、政见不同,对人物的评论也有所不同,故事多歧互,众说纷纭。李心传以《高宗日历》、《中兴会要》等官书为基础,参考其他官书,以及一百多种私家记载、文集、传记、行状、碑铭等,进行了细致的考订,采用了他认为是可信的,辨别了他认为不可信的,并一一注明。
从目录可以略见内容之一斑:
作者撰写该书适时秦桧、秦熺父子恣意篡改官史之后,《要录》便不免因袭旧章,承其谬误。《要录》编纂多仿照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体例,书名《要录》,又是摘要而记,这与《长编》所定宁繁毋略的原则多少有所不同。该书堪称《长编》的之续,把李心传同李焘并称,也是当之无愧的。
张俊,南宋凤翔府成纪(今甘肃天水)人,曾与岳飞、韩世忠等并称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后转主和,成为谋杀岳武穆的帮凶之一,并以此博得高宗深宠。晚年封清河郡王,显赫一时。绍兴二十一年10月,张俊大排筵宴,以奉高宗,留下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桌筵席。历史上,张俊之流,人所不齿,却以此宴而闻名。
这次著名的家宴被时人周密记录在其所著之《武林旧事》里。该书追忆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著作,根据目睹耳闻和故书杂记﹐详述朝廷典礼、山川风俗、市肆经纪、四时节物、教坊乐部等情况﹐为了解南宋城市经济文化和市民生活﹐以及都城面貌﹑宫廷礼仪﹐提供较丰富的史料。
书中第九卷《武林旧事 · 高宗幸张府节次略》详细地记述了一道道从零食小点到宴席正餐吃的喝的食单,应有尽有,不要说吃,看着都眼晕。
就这么史上一桌最大最奢华的家筵,宋高宗看着手下将领这么会享受,自然明白这帮丘八武夫不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心里踏实了。他怎么可能再想北伐之事哪。
马上就中秋节了,尝识一下这次超豪华家宴,一起开开眼荤呗:
御宴食单:
绣花高一行:八果垒、香橼、真柑、石榴、枨子、鹅梨、乳梨、楂、花木瓜。
乐仙乾果子叉袋儿一行:荔枝、圆眼、香莲、榧子、榛子、松子、银杏、犁肉、枣圈、莲子肉、林檎旋、大蒸枣。
缕金香药一行:脑子花儿、甘草花儿、朱砂圆子、木香丁香、水龙脑、使君子、缩砂花儿、官桂花儿、白术人参、橄榄花儿。
雕花蜜煎一行:雕花梅球儿、红消花、雕花笋、蜜冬瓜鱼儿、雕花红团花、木瓜大段儿、雕花金桔、青梅荷叶儿、雕花姜、蜜笋花儿、雕花枨子、木瓜方花儿。
砌香咸酸一行:香药木瓜、椒梅、香药花、砌香樱桃、紫苏奈香、砌香萱花柳儿、砌香葡萄、甘草花儿、姜丝梅、梅肉饼儿、水红姜、杂丝梅饼儿。
脯腊一行:肉线条子、皂角铤子、云梦儿、是腊、肉腊、奶房、旋胙、金山咸豉、酒醋肉、肉瓜齑。
垂手八盘子:拣蜂儿、番葡萄、香莲事件念珠、巴榄子、大金橘、新椰子像牙板、小橄榄、榆柑子。
再坐—— 切时果一行:春藕、鹅梨饼子、甘蔗、乳梨月儿、红柿子、切枨子、切绿橘、生藕铤子。
时新果子一行:金橘、咸杨梅、新罗葛、切蜜蕈、切脆枨、榆柑子、新椰子、切宜母子、藕铤儿、甘蔗柰白香、新柑子、梨五花子。
雕花蜜煎一行:同前。
砌香咸酸一行:同前。 荔枝甘露饼、荔枝蓼花、荔枝好郎君、珑缠桃条、酥胡桃、缠枣圈、缠梨肉、香莲事件、得药葡萄、缠松子、糖霜玉蜂儿、白缠桃条。
下酒十五盏:
第一盏:花炊鹌子、荔枝白腰子。
第二盏:奶房签、三脆羹。
第三盏:羊舌签、萌芽肚眩。
第四盏:肫掌签、鹌子羹。
第五盏:肚臃脍、鸳鸯炸肚。
第六盏:沙鱼脍、炸沙鱼衬汤。
第七盏:鳝鱼炒鲎、鹅肫掌汤齑。
第八盏:螃蟹酿枨、奶房玉蕊羹。
第九盏:鲜虾蹄子脍、南炒鳝。
第十盏:洗手蟹、鲫鱼假蛤蜊。
第十一盏:五珍脍、螃蟹清羹。
第十二盏:鹌子水晶脍、猪肚假江。
第十三盏:虾枨脍、虾鱼汤齑。
第十四盏:水母脍、二色茧儿羹。
第十五盏:蛤蜊生、血粉羹。
插食:炒白腰子、炙肚臃、炙鹌子脯、润鸡、润兔、炙炊饼、不炙炊饼脔骨。
劝酒果子库十番:砌香果子、雕花蜜煎、时新果子、独装巴榄子、咸酸蜜煎、装大金橘、小橄榄、独装新椰子、四时果四色、对装拣松番葡萄、对装春藕陈公梨。
厨劝酒十味、江 、炸肚、江 生、蝤蛑签、姜醋生螺、香螺炸肚、姜醋假公权、煨牡蛎、牡蛎炸肚、假公权炸肚、蟑 炸肚。
准备上细垒四卓。 又次细垒二卓:内有蜜煎咸酸时新脯腊等件。
对食十盏二十分:莲花鸭签、茧儿羹、三珍脍、南炒鳝、水母脍、鹌子羹、 鱼脍、三脆羹、洗手蟹、炸肚。
......
再往后就是陪酒的人和所用器皿,实在看不下了。后辈如和绅、才厚叔之流只能望其项背了。......
所谓“北狩”真不是皇上去北方狩猎打野鸭打野兔,不过是文人为了顾全皇帝的脸面,精心挑选的“词儿”,实际就是“被掳押往北方苦寒之地”。
《北狩见闻录》的作者曹勋,在靖康二年初与宋徽宗等一起成为金军俘虏、随同北迁。后来他寻找机会逃脱,并带有徽宗半臂绢书南归。同年秋天到达应天府,见宋高宗,上御衣书,同时写成《北狩见闻录》奏进。该书记录了从随宋徽宗被俘入金营到北迁燕山前的亲身见闻,起自靖康二年二月初七,迄于同年六月,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宋徽宗宋钦宗的“北狩”之路可谓是惨淡的,作者用“艰难不可言”几个字进行了概括。在“北狩”路上,儿子燕王饿死了,尸首仅以马槽收殓,甚至脚都裸露在外便草草火化。其他人也免不了同样的厄运,作者在文中也提到宋徽宗一行人分食的情景,令人唏嘘。而物质的匮乏抵不过绝望带来的打击。当宋徽宗提及康王,一同被掳往北方的曹勋便受徽宗之托带着徽宗写的“求助信”逃回南方,临行之前,宋高宗的皇后邢秉懿脱下一只金耳环,命侍者交付曹勋,请他转交给宋高宗,说:“请代我告诉大王,我希望能像这只耳环一样,能早日与他相见。”然而一行人至死都未等到宋高宗。
虽然《北狩见闻录》是为数不多记录宋徽宗、钦宗的作品,后人常以此为历史参考。从标题来看,给足了宋徽宗宋钦宗的面子,不说他们是亡国之君,不说他们是去做阶下囚,而是他们去北方狩猎、游玩,后来明英宗被掳到瓦剌,也用了“北狩”一词,都这份上了还死要面子拽词儿呐!
北宋司马光历时十九年完成了《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巨著,这部史书写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便停笔了,而编写北宋编年史则最终由南宋人李焘完成。
李焘仿司马光著《资治通鉴》体例,启自宋太祖赵匡胤建隆,止於宋钦宗赵桓靖康元年,记北宋九朝一百六十八年事,定名《续资治通鉴长编》。治学宋史者对该书史料价值评价甚高。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述详赡,史料丰富,史料价值极高,为研究辽﹑宋﹑西夏等史的基本史籍之一。焘于正史、实录、政书之外,凡家录、野记,广徵博采,校其同异,订其疑误,考证详慎,多有依据。
李焘编写该书自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至淳熙四年(1177年),分四次上进。淳熙十年﹐重编定为九百八十卷,并上《举要》六十八卷,《修换事总目》十卷,《总目》五卷,总计一千零六十三卷,前後历时四十年。 这是一部杰出的记北宋九朝史事的编年体史书。
他在撰写这部书时,始志不渝地坚持司马光编《资治通鉴》的原则,就是“宁失于繁,勿失于略。”《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取材十分丰富,除宋代的实录、国史外,还大量采用经、史、子、集,笔记小说,家乘志状。由于李焘坚持了这个原则,才为后人保留了大量的宋代史料。
李焘对北宋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十分推崇,不仅史学的观点接近,而且政治上的观点也十分接受。他编撰《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目的之一就是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衔接。在时间上,《资治通鉴》止于五代末年,而《续资治通鉴长编》则始于北宋初年,正好前后相接。而《续资治通鉴长编》这个书名更是表达了李焘对司马光及其《资治通鉴》的推崇和尊重。
淳熙十一年(1184年),李焘逝世,享年七十岁,追赠光禄大夫,赐谥“文简”。临终前遗言:“臣年七十,死不为夭,所恨报国缺然。”累赠太师、温国公。